沈帥青:禁絕反式脂肪 食品就健康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06/18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圖片來源: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acebook

美國祭出禁令,要求全國3年後禁用人工反式脂肪,表明此舉為救國民健康,諷刺的是反式脂肪廣為應用,當初就以健康為名,被視作「完美」選擇,如今又禁止,是否就可得健康?

全球愈來愈重視健康,麵包、糕餅等常用的人工反式脂肪,成為全球打擊對象,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本周二宣布,給予食物製造商3年過渡期,全面禁止它們在食物添加人工反式脂肪,表明此舉為降國民患心臟病風險,估計每年可減2萬人心臟病發及7,000宗死亡個案。

全球大國美國頒禁令,惹來不少地方想效法,台灣政府表明將評估是否跟隨,本港亦有組織如食品科技協會稱,支持本港禁止反式脂肪。

反式脂肪增加人體內的壞膽固醇,同時減少好膽固醇,令心臟病風險增加,遭嚴打固然有因,丹麥更早在03年,已立例禁止出售含2%以上反式脂肪的食物。但是,禁止反式脂肪,是否代表健康就會來?

不無唏噓的是,向反式脂肪說不,其實是一個兜兜轉轉的過程,當初反式脂肪之所以大受歡迎,原因正是與為消費者健康有關!

在過往年代,商家採用豬油、牛油等製作食物,既肥膩且飽和脂肪含量高,被斥極不健康,造就反式脂肪的盛行。反式脂肪從植物油經過「氫化」、由液態油變成半固體狀後產生,可應用到煎炸烘焙等食品之上,不單成本便宜,又可增加食物鬆脆口感、令保存期變長,更重要的是,它的飽和脂肪低,過往被認為較豬油等健康。

自60、70年代起,反式脂肪漸成為食品製造商的寵兒,專門研究健康政策的美國學者David Schleifer曾發表論文稱,在80年代,不少健康組織大力要求商家使用更「健康」的反式脂肪取代豬油等,又指反式脂肪一度被視為「Perfect Solution」,即完美的替代物。

到了後期,反式脂肪的害處才得到關注,愈來愈多研究發現會增加心臟病風險,如有研究指,攝取反式脂肪多的女性,因心臟病住院或死亡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50%,終令大眾倒轉槍頭,紛紛稱反式脂肪「有毒」(toxic),全球喊打。

如今禁絕反式脂肪,食物就變得健康?當然,反式脂肪大幅提高心臟病風險,將其「踢走」,大家吃得較安心,但食品界亦肯定不會任由食物味道變淡,取而代之的,將會是棕櫚油、椰子油、豬油等,它們飽和脂肪高,多吃亦會增加膽固醇及心臟病風險。

法國議會便曾因棕櫚油不健康,又要砍伐大量樹木而不環保,欲向棕櫚油加工的製品大幅加稅。改用棕櫚油、椰子油等,其實亦難保日後不重演人人喊打的局面。

從擁抱反式脂肪到將其踢開,因要食品健康而翻來覆去的故事,其實還有糖,人人愛吃高糖食物,引致大量人出現糖尿病、心血管病等,高糖變成禍源,造就了人工代糖出現。用了代糖的食物、飲料,就標榜為低糖、無糖等,吸引市民購買。

但用了代糖是否就變健康,當中亦存有不少爭議,如有研究指代糖化學物或引致血糖濃度上升、改變腸道的益菌組合等。代糖是否就比真糖健康,外界亦有抱質疑態度。

要讓食物變得好吃,食品製造商自然出盡法寶,以加糖、多用油等手法,讓食物變得香噴噴、色香味美,若然被人斥是不健康,則為了降低大家的戒心,也會想盡辦法如加添人工製造物等,逃過高糖、多油等質疑,甚至宣稱是更健康的食品,但最終是否如此,未必盡是。

曾得普立茲新聞獎的美國記者Michael Moss去年便撰書,大力批評如今的食品工業充滿詭計,利用糖、脂肪、鹽誘人上癮,他指不少賺大錢的食品企業,如飲料公司、粟米片製造商等,都會藉由控制產品的成分進行加工,吸引消費者上勾,譬如計算如何重組脂肪的化學結構,強化產品口感,刺激消費者的感官,更甚的是,企業往往會宣稱產品是「低鹽、無脂」,但其實暗中調升了其他人工添加物的含量,令消費者的戒心降低了,卻不是健康了!

可口味道的背後,往往潛藏健康風險,禁絕了反式脂肪,換來的也不會是多吃有益。要擁有健康,就不能自欺欺人,始終要靠萬變不離其宗的控制飲食,即使看到賣相甚佳的食物,也先想一下是否有益,無益的「邪惡」食物盡量少吃,才是健康之道。

撰文 : 沈帥青